Vol. 2 成长型思维对职业、恋爱的启发
Hi,新的一周,你好吗?
这是「独来读趣」的第2期。我是一漫漫。
「独来读趣」以「主题阅读」为主,每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内容分享。
Read to the infinity and beyond。
(如果你也是《玩具总动员》的粉丝,
你应该知道这是巴斯光年的经典台词吧 😉 )
本期主题:成长型思维对职业、恋爱的启发
阅读时间:5-10分钟
参考阅读:
Mindset, Carol Dweck
BBC worklife: How a 'growth mindset' can lead to success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00306-the-surprising-truth-about-finding-your-passion-at-work
成长型思维对恋爱和职业发展的启发
读书Mindset
原写作时间:2020年3月
发布平台,公众号:Molly商业观察
最近在读Carol Dweck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思维方式,成功的新型心理学)。听书名,似乎有点儿成功学。但是,这本书讲到的思维方式确实能改变我们认知自己的方法,并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和相处关系。
PS:类似被书名耽误的好书还包括《非暴力沟通》,一听到书名,大家会想“我的日常交流肯定是非暴力的啊,我又没动手没暴力倾向,所以我没必要读这本书。”但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讲的是有效沟通表达(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并真诚提出自己的需求/请求),而不仅仅是发泄情绪(大吼大叫,阴阳怪气,生气郁闷等),(下次可以讲《非暴力沟通》)
以下这种情形,你有没有经历过:
• 数学考试考了65分(满分100分),我一定是不擅长数学这门学科。
• 我要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心灵相通,非常match,完全没有分歧或争吵。
• 我要找到我真正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如果你经历过这种场景,那么很可能,是“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在作祟。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什么是“固定性思维”、“成长型思维”及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Carol Dweck讲到自己曾痴迷于研究人们如何处理失败。她做了一项实验:先给孩子们做了一组很简单的智力题目,接着又给他们了一套难度陡然升级的题目。这些孩子们嘟哝嘟哝、满头大汗、努力想解出难题。
Carol Dweck则在旁边记录孩子们的各种反应,以研究孩子们的所思所想。Carol Dweck本来以为会观测到孩子们处理难题时候的差异表现。意料之外的发现是,有个10岁的孩子拉开椅子,摩拳擦掌,舔舔嘴唇,大声说道:“我喜欢挑战!”
Carol Dweck惊呆了:这些孩子怎么会喜欢挑战?我以为认为,要么你处理失败,要么你无法处理失败;但我从来没想过居然有人会喜欢失败!
Carol Dweck发现,这些孩子显然有某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将“失败”视作“上天的礼物,可以借此机会获取成长”。
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会这么想:
• 人的潜能是未知的,或无法获知的
• 人是会改变的
• 人是会成长的
• 人的意识和能力(智力水平、审美、交流等)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个人努力、方法策略、他人帮助等途径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能够后天培养。
这就会激发人们对“learning”学习的热情,面对挑战时,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
在所处境遇进展不佳的时候,成长型思维的人们依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去抱怨:哎,我一定是能力有限,我一定是不擅长做XX工作)并坚持下去,尽管坚持的过程中有困惑、不安;成长型思维的热情会激励人们走下去。
成长型思维的人而言,关注点在于「提升」
• 当数学考70分时候,要去“learn”去学习更多,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 不要隐藏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说“我就是一个没有审美的人”),而是去克服缺点
• 不要一个时时刻刻崇拜你/带给你高自尊的伴侣/情人,而是找一个能让你提升自己的人呢
而固定型思维则认为:
• 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无法培养
• 自己的性格是固定的
• 尝试不断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忽略了能力是不断改变的,所谓证明只能证明当下
再举个例子:
某天你去上课,期中考试的成绩是60分,你很失望;开车回家的路上拐弯时候没打转向灯被拦下付款100元;晚上回家想给好朋友吐槽这些经历,但好朋友匆匆挂断了电话。
你会怎么想?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
固定型思维的人是这样的:
• 我被好朋友拒绝了。
• 我彻头彻尾凭本事失败。
• 我真是个傻子。
• 我太失败了。(loser)
• 我感觉自己很没用,又很笨拙-所有人都比我优秀。
• 我是傻X。
换言之,固定型思维的人会通过发生的事情来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所以固定型思维的人通常会这么想:“我的生活糟透了”。“我的生活简直不是人过的”“没人喜欢我,所有人都讨厌我”“生活根本不公平,努力是没用的”“从来没有好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运的人”。
额,刚才提到的事情不过是“期中测试60分”“罚款100元”“好朋友交流不畅通”,根本不是什么生死大事,不是死亡,不是考试不及格,不是车祸人亡,不是好朋友完全不理你。
固定型思维的人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呢?
固定型思维的人什么也不做。要么喝个奶茶。要么在床上躺会儿,刷刷微薄。找个机会发泄下情绪,或者找个人大吼一下。大哭一场。摔个盘子?不然我还能干嘛!
其实,这时候,可以做的事情多了!
去解决问题!
期中测试的分数是60分,不是10分,说明你的智力没有问题;
开车只是罚款100元,并没有出现车祸没有进医院;
好朋友只是匆匆挂断电话,并没有直接拒绝你。
这些事情都是小事,并不是什么大灾难。没必要因为这些小事否定自己。
那么,这些固定型思维的人是“低自尊”(low-esteem)人群吗?并不是。当固定型思维的人面对顺利的事情(not failure),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很乐观积极向上,正如成长型思维的人。
相同的情况下,面对“期中测试60分”“罚款100元”“好朋友交流不畅通”,
成长型思维的人如何反应呢?
• “接下来的课程,我的更加努力!下次开车的时候小心一点。可能好朋友今天也不太开心吧。“
• “期中测试60分会提醒我,我得在课上多花点精力“,我还有半个学期可以迎头赶上“
• 正如这种,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的人并没有沉浸在情绪中给自己贴标签(我好失败啊),而是在寻求解决方案,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 “接下来我会制定合理的计划,把学业赶上来;接下来先交罚款;下次跟好朋友聊天的时候再跟她好好谈谈。“
• “我得去检查检查试卷,有哪些失误那些地方可以提升;把100元罚款交了,改天再给好朋友打个电话,告诉她那天我的情绪不太好,或者探讨下是不是跟她之间出现了什么误会,如果有,就想办法解决。“
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纠结给自己贴标签,沉浸于消极情绪;而是更注重挫败情况下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成长,如何比过去的自己更好。
发明IQ测试的Alfred Binet表示,智力水平(注意力、记忆力、逻辑分析等)是可以随着后天的教育、训练等方法得到提升。
IQ测试的目的并非测量出孩子们的固定智力,而是识别那些无法适应巴黎公立学校制度的孩子,以便能设计出新的教育项目适应这些孩子的身心特征。
Alfred Binet说,教育、成长经历,这些都能深远地影响智力的发展。重要的不是最开始谁最聪明,而是在最后的时候,谁是最聪明的那个人。
意识到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Carol Dweck将人们分成两类:learner和non-learner,学习者和非学习者。
我们的思维方法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意识到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就是我们转变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混合型的,即在某个领域我们是成长型思维,但是其他领域可能我们是固定型思维。
我们认知自己的方法(认为自己固定的or可成长的),这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信才智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这会促使人们更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考试分数不能证明你的能力,能力可以培养的。
目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关系,可以在这个领域积累,培养自己的能力,自己终将会擅长这个领域。
关于聪明,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是聪明的?
• 固定型思维这么回答:
• 当我不犯错的时候
• 当我快速完美完成一项任务
• 有项任务,我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而对于其他人,这是个很困难的task
这些回答都是关于“完美”,关于“和别人相比”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什么情况下「自己是聪明的」呢?
• 当任务确实很难,我努力了尝试了,最终到达了自己之前未到达的领域
• 花了很长时间在某个项目/问题上,最后搞定了这件事
对于成长型思维,“聪明”并不是“依靠现有的才智立刻获取成功”,而是“现有才智+努力,最后才智得到了提升”,这才是聪明。It is all about 成长:面对挑战、取得进步。
Becoming is better than being。
接下来会成为的状态,比你现在的状态,更重要。专注于自己能提升的地方。
关于理想伴侣。
固定型思维思维的人的理想人生伴侣是这样的:
• 伴侣要把我当女神(男神)看待,无条件接受我的所有
• 伴侣要让我认为自己是完美的
• 伴侣要崇拜我
换言之,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会要求自己的伴侣接受自己现在固定的性格特征、固定的能力水平等。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希望自己的理想伴侣是这样的:
• 伴侣能看到我的缺点并帮我改善
• 伴侣能挑战我使我成为更好的人
• 伴侣能鼓励我学习新事物
成长型思维如何促进职业成功呢?如何找到职业的激情所在?
BBC有篇文章:成长型思维如何促进职业成功,讲到了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
职场上的人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激情所在。我如何去找到我的工作激情所在呢?
成功人士热衷于告知大家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如何热爱。比如乔布斯曾经说过: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方式就是热爱你的本职工作,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个工作,继续寻找。
比如,川普说过:“Without passion, you don’t have energy. Without energy, you have nothing.”没有激情,你就没有精力;没有精力,你将一无所获。
但是,什么是工作激情,如何找到工作激情?
这就跟成长型思维有关了~
如上文所讲,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影响人们对于“超出自己理解范围”外的内容的对应反应。
比如说艺术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一篇“科学”题材的内容,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一篇文学评论的文章。尽管他们对所阅读内容的领域仅仅有一丁点兴趣,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会改变对文章的评分(读之前兴趣低,打低分;读之后更改为高分):他们允许自己对其他领域感兴趣;而固定型思维思维的学生读完文章不会有任何改动行为。
成长型思维模式决定人们对陌生题材感兴趣的时长,及是否准备好接受更难的内容。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首先观看了有趣的黑洞科普视频,这激发了人们对理论物理学的兴趣。接下来是很深奥的物理内容:参与者必须阅读该主题的高难度学术论文。成长型思维的人们保持着对物理学的兴趣,尽管学术论文很难,他们想要学习更多。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很快放弃:7分钟之前他们看着有趣的科普视频,还在说“真有趣”,而看到高难度学术论文以后,说“I am done” "我受够了,我放弃!"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可以改变的,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比如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我们可以改变一些信念,使自己更加open-minded,接受之前未接触过的领域。
回到刚才的问题:什么是工作激情,如何找到工作激情?
答案是:不要寻找,去培养!To cultivate it, not to find it!
热爱你现在做的工作,努力做好。
固定型思维的人可能会认为:你的核心爱好一直都是你的核心爱好,不会改变。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一直在寻找“完美工作”,那种能立马点燃激情吸、引你的兴趣的工作;但是你忽略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固定型思维的人将兴趣固定在极其狭小的领域,无法于其他学科/事物产生关联,导致固定型思维的人创造力下降。
培养兴趣!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无论现在你的核心爱好是什么,这些都是能够改变的;激情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的。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工作激情、工作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遇到工作上的挑战,想着去面对它解决它。投入工作的有效时间和有效精力越多,你的技能就越娴熟,你就越擅长这份工作;不断战胜挑战,源源不断的成就感会更加激发你对这份职业的认可和热爱。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保持对困难任务的兴趣,想要学习更多,尽管面临着很多困难。
专注于的你工作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跟随启迪你的行业导师,发展自己的专长,这都会提升你工作的意义感,激发对工作的激情。
不要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去培养它!
以上,来自于读这本书的总结与思考。
当然,还是建议你去去读书。
读书过程伴随着思考,更加缓慢,对belief的的影响更深远。
本期背景音乐:
Francis Forever – Mitski
https://y.music.163.com/m/song?id=29533239&userid=54906079&app_version=7.3.27 (@网易云音乐)
这是本期的「独来读趣」
Thanks for your time
From一漫漫
2021年6月3日 夏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