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Derek Sivers、宫崎骏,生活的目标感与心流体验|独来读趣
首先。我搬家啦!
新的订阅地址:Molly.zhubai.love
请查阅下垃圾箱。新的订阅地址发送的邮件可能出现在垃圾箱。🐶
HI,你好呀。我是MMMolly。2022年1月20日。这是「独来读趣」的第15期。本期的主题是「生活的目标感」
我像是重新苏醒了,恢复了知觉、恢复了判断,恢复了往日的光彩。wink。
1,慢半拍的「顿悟时刻」
这一期要写「设定目标」,但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能写出来什么深意吗?应该不能。那我为什么写这一篇?因为一些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一定要设定目标。于是我想分享自己的顿悟时刻。
我是一个总是比别人慢一个节奏的人。比如,当同龄人已经儿女双全,作为对照组的我,还在漂泊。但这只是某个时间点、某一维度的比较结果。但生活有多个维度,不可以因为某一时间点、某一个维度的状态而否定自己。
正如这个主题「设定目标」,可能很多人已经深刻认知设定目标的重要性且践行多年,他们做到了所谓的「知行合一」。但我此前,很多时候,没有做到。因此,接下来分享的,是我的切身体验~
2,人生的远大目标
前段时间读 A Guide to the Good Life: 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读到的一段顿悟的话:
你生活的高远目标是什么?对你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高远的目标是人生哲学的首要成分,如果你缺少远大目标,那么你就缺少条理清晰的人生哲学。
If you lack a grand goal in living, you lack a coherent philosophy of life.
如果没有人生哲学,那么就有着「误入歧途」的危险-尽管你活着的时候参加了各种活动,享受了各种快乐,但当你垂然将死,你发现你浪费了仅有一次的人生,年华耗尽,你没有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When you are on your deathbed, you will look back and realize that you wasted your one chance at living. Instead of spending your life pursuing something genuinely valuable, you squandered it because you allowed yourself to be distracted.
假定你设定了远大目标,你依然有误入歧途的风险,因此实现目标需要有效的策略。(哲学的第二个部分便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生高远目标)
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在想:我的人生远大目标是什么?模模糊糊。
我只是隐隐知道,我要做文化传承,要做有意义的事情。知识分子最大的美德是对世人的怜悯。我分享的内容一定要是积极的、善意的、有意义的。
3, Derek Sivers 拒绝所有干扰
这时候我想到的是 Derek Sivers,14岁的时候立志成为成功的音乐人。他知道成为成功的音乐人非常艰难,只有百万之一的成功率,因此他专注于目标,像奥运会选手那样刻苦训练自己。每天早起、晚睡,写音乐、练习、阅读所有能提升自己的书。为了追求目标,他拒绝了所有的干扰(不看媒体内容,不与朋友们吃喝玩乐)。他三年读完了本科,然后去纽约工作,工作两年(在1992年)攒下1.2万美元,然后辞掉工作,全心投入音乐创作。
At the age of 14, I decided I wanted to be a successful musician. Knowing it’s something that millions want, but only one-in-a-million achieve, I knew I’d have to be fiercely focused, persistent, savvy, and work like an Olympic athlete in training. In other words, not casual.
It had me waking up early to practice, staying up late to write, saying no to all distractions, and reading whatever I could to improve.
In pursuit of my bigger goal, I’ve cut out most things from my life that most normal people do — (like hanging out or media consumption).
有一个细节,Derek Sivers 提到自己每天中午吃三明治面包片。我之前上班的经历是,年龄大了,中午吃多了就会犯困(在我25岁的时候,可从不犯困)如果我想保持精力工作,我会尽力在中午吃7分饱或吃全家的冷便当。
为什么很多现代人需要火锅需要奶茶需要芝士奶糕来刺激味蕾?当然,部分原因是生活压力大,需要偶尔的甜来中和。还主要因为内心太空虚了。因为内心没有坚定的目标,因此需要从简单的饮食快乐、购物的成就感来让自己开心。而,如果你有坚定的目标,那么你会在微饿的时候进食,而不需各种口味的刺激。(饮食可以带给人快乐。但这个快乐是短暂的。并非要做禁欲主义。)
4,立志成为动画师的宫崎骏
宫崎骏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因此不必继承家业(飞机制造厂),而根据喜好选择职业。宫崎骏自幼身体不是很强壮,就一直画画;23岁的时候,受俄罗斯电影「冰雪女王」的影响,立志成为动画师。宫崎骏曾经在铁臂阿童木的创始人手冢治虫的工作室短暂工作过,后转入东京电影新社创作了自己首部电影《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但票房惨淡,一时之间没有人给他的新电影创意(如龙猫)投资。
而吉卜力的制片人铃木敏夫,在毕业之际是迷茫的。铃木敏夫误打误撞进入出版社德间书店旗下的动画漫画主题的杂志《Animage》做总编,就在这时候,他认识了宫崎骏与高畑勋,几乎天天在一起交流。这个时候的宫崎骏刚遭遇过初部电影的惨淡。于是(1982年)铃木敏夫邀请宫崎骏在杂志上连载漫画「风之谷」。连载一年多,漫画大获成功,铃木敏夫提议:为何不拍成电影?
于是,宫崎骏开始筹划拍「风之谷」。遗憾的是,「风之谷」尚未上映,宫崎骏的妈妈就因病去世了。而「风之谷」大获成功,在1984年票房达到了5亿8300万日元(约3200万元人民币)。而后,铃木敏夫、高畑勋、宫崎骏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最初的设想是拍完一部电影就将工作室解散,结果就这样一部一部一部一部拍摄下来。
在画漫画的过程中,宫崎骏意识到,画漫画的剧本设定、情节等方面,自己无法超越手冢治虫。因此专注于发展动画,并且对细节非常苛刻。在纪录片「十年一梦」中,讲到在制作「悬崖边的金鱼姬」,宫崎骏提到:波妞跟宗介重逢的时候会很开心,这个开心体现在:她的脚趾会张开空隙。你们画的脚趾是闭合的,这样不对!!!!!
在制作动画电影过程中,铃木敏夫成长为吉卜力的制片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铃木敏夫在「吉卜力的风」书中也透露了一些票房成功的小细节,比如,拍电影不仅仅是做作内容,还需要宣传、需要在影院排片。当时「魔女宅急便」是拿到日本航空公司投资的商业电影,因此动用了相关的宣传力量。而在拍片上,铃木敏夫表示要争取好的影院场次,这也是有讲究的。而宫崎骏、高畑勋也在制作一部一部的电影,也实现了自我。
读到这时,我在想:其实,作为内容创作者,只需要制作几部精品,就足够了。只不过目前我们还处于小菜鸟阶段,因此不必想着「一开始就搞个大事情」,当下把事情做好就行。
and,一定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真心认可的内容。
极端问题:假如创作这个内容,不能赚钱,我还会继续创作吗?
这里也涉及到另一个stoic哲学。有时候,不要刻意追求「金钱」,而是用心把事情做好。但用心做事的结果,一般就是:社会会给你金钱回报。
像赵昱鲲在Steve 说的播客中提到的:人们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怕穷。首先,追逐梦想 不等于 「贫困潦倒」。其次,其实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比别人穷一点,或穷的时间长一些。但在现代社会,即使穷,也不至于饿死;并且,很多时候,顶多是穷一阵子,社会总会给你回报的。
我个人观点:宫崎骏的电影亮点在于灵动舒服的水彩画面、魔法与飞行之下的治愈主题、对环保的深思、久石让的主题音乐。尤其是久石让的音乐,每一次看宫崎骏的电影,背景音乐一响,我的心就沉沦了:比如「魔女宅急便」的插曲 changing seasons ;比如「千与千寻」的片尾曲 Always with me;比如「开满虞美人的山坡」的片尾曲「离别的夏」,由手岛葵演唱,听第一句就可以打动人心。
而对比其他动画导演,如今敏的动画有很棒的故事情节,但是风格偏阴暗偏现实,没那么治愈。比如,「东京教父」、「红辣椒」(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借鉴了 「红辣椒」的设定)。
有记者采访宫崎骏说,非常喜欢你的电影,看了2遍。宫崎骏表示:不要沉浸于看电视!太浪费时间了!
真是个酷老头。
5,你的远大目标是什么?
设定目标是一件大事,你得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最重视什么,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
可以回顾「独来读趣」第一期提到的龙虾教授Jordan Peterson的自我认知的方法:(这个教授就是《人生十二法则》的作者)
1,划分人生阶段。
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8个阶段,8没有特定的含义;每个阶段用一个重要的事情或时间点来界定。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开始,最后一个阶段持续到现在。
2,每个阶段。
列出10件对你影响重大的事情,这个数字只是一个要求。
这些重大事情应该对你的情感、性格、生活轨迹、人际关系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建议可以关注这些事情:让你的生活轨迹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重大 的失败或意外,重要的决定,对情感造成较大冲击的事件,记忆深刻的事件。另外这些事件多半与他人有关,建议重点关注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
(罗列这80件事情,本身就是个挑战。有时候需要记忆,有时候需要询问他人。可以先定义好一个阶段,去搜罗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3,分析事件。
每一个事件下面,都需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这件事给你带来了哪些认知和想法上的变化?
2,这件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上的冲击或影响?
3,这件事和现在的你有什么关系?or,这件事如何造就了现在的你?
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做的是:划分8个阶段,一定要写80件事情,每件事3个问题,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足够细化。关于每个问题,你可以随便回答或者详细地描述。整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要花多长时间、要写多少字数、都由你自己决定。
关于什么是「自我认知」,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自己决定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取得如何的成就。Steve 史秀雄表示:「这是我到目前为止做过的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写作的过程已让我受益匪浅,一边写一边思考,看清了很多以往忽略或者误解的问题。写完之后,整个人有种“觉醒”的感觉,同时自己会更理解自己,会看到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不再把所有事情归因于自己或身边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记录分析自己在做什么时候的时候能有「心流」状态。
这是我在阅读米哈里的「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时,意识到的。心流的作者提到,为了解人们的幸福状态,他们会让参与者在记录在很多时刻下正在做的事情和当时的情绪状态,通过这样的记录来分析自己在何种状态下更容易达到心流状态。书中提到一个精神患者,研究学者注意到他在剪指甲的时候,情绪比较稳定;于是就让他多从事这样的工作。后来,这个患者成功出院了并开展了自己的剪指甲业务。
「心流」也提到了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其实,这就类似于 Naval Raviaknt 提到的:
Building specific knowledge will feel like play to you but will look like work to others.
Specific knowledge is found by pursuing your genuine curiosity and passion rather than whatever is hot right now.
这个描述有些抽象,但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会感觉就像「玩儿」一样放松。找到自己的specific knowledge 并不容易,如果你还没找到,那就去尝试、去观察自己的状态。
人生目标的获得,并没有捷径。每个人必须不断的尝试并从错误中学习。
6,Why I Quit Google
前段时间读了一篇文章,Why I Quit Google 。作者提到,自己辞掉了Google的工作,并列出自己所珍视的一些元素。I’m focused on crafting a life instead of making a living.
在执行上,Suket Karnawat 提到会培养重要的习惯。比如,健康的饮食;每天冥想2次以达到活在当下、达到内心的平和;每周锻炼3次;每天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每天记录日志来消化情绪和培养积极性:
My priority is to establish a strong foundation first. Foundations are a collection of healthy habits that yield compounding returns. A strong one acts as a force multiplier. most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is is to focus on building only a few healthy habits at once.
Healthy diet for longevity and managing energy levels.
Meditate to be present and develop equanimity. (2x/day)
Exercise for longevity, stress reduction and mental clarity. (3x/week)
High-quality sleep for longevity and managing energy levels. (8h/day)
Journal to process emotions and foster positivity. (1x/day)
关于幸福板块,Suket Karnawat 表示 自己会反思这几个问题:
Current State: Am I content? Am I alert and present?
Challenges: Did I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or low energy? Why?
Fix: Did not doing an existing habit cause this? If not, what new habits can help me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效率方面,Suket Karnawat 尚没有建立清晰的执行计划,但表示要列出优先级,把事情完成。每周的检查清单包括:做了什么、哪个方法有效、遇到哪些挫折、有哪些优先级错误、这是否由习惯所导致的?如果是,那么什么新习惯可以克服这个问题?To be effective is to do the right things.
Current State: What did I get done? What methods worked?
Challenges: What tasks did I misprioritize? What prevented me from working?
Fix: Did not doing an existing habit cause this? If not, what new habits can help me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在关系上:每周与非本地朋友进行对话,加深连接。
个人体验上:自己开启了新奇的生活,博客也带来了回馈,这与其他人产生了共鸣,让作者有机会与他人建立连接。
影响上:希望自己的博客内容能影响到他人过上更加审视的生活。
Relationships: I make an active effort to have weekly conversations with non-local friends. The emphasis on non-local helps me maintain deeper connections over those defined by convenience/proximity.
Experiences: This self-improvement journey itself is very novel and exciting. The blog has also been rewarding. I’ve never written before, but it warms my heart that it has resonated with so many and given me the opportunity to connect with people I wouldn’t have otherwise.
Impact: My hope is that the blog influences others to live a more examined life.
最后,是在心流这本书的序言中,赵昱鲲所提到的:
森米哈赖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到一个终生的目标,其次不要害怕复杂性,这就是对你人生意义的挑战,而你可以应对的技能是“行动式生活”与“反省式生活”相结合。最终,你既有独特的个人特性,又与周围世界、人们所整合,“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你的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就会涌现出来。
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
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7,背景音乐
手岛葵:离别的夏
Always with me,千与千寻
Changing seasons,魔女宅急便
8,拓展阅读:
心流
吉卜力的风
B站宫崎骏纪录片「十年一梦」
宫崎骏电影: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谢谢你读到这里。
期待与你交流 ❤️
630037446@qq.com
From MMMolly
夜猫子,晚安 🌙
PSS:我搬家啦。新的订阅是:Molly.zhubai.love